大湄公河次區域 (GMS) 已成為大規模網路詐騙活動的重災區,與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經濟特區層出不窮的中國犯罪集團脫不了關係。網路詐騙行業也成為大規模人口販賣的管道,犯罪組織以東南亞地區高薪合法工作為誘餌,吸引大量無辜求職者進入圈套,然後強迫他們從事網路詐騙活動。這些青年男女被監禁扣留在監獄般的園區中,針對其他國家或地區實施「殺豬盤」網路詐騙。本文旨於分析何謂殺豬盤騙局、這些大規模詐騙活動如何運作以及與人口販賣有何關聯、哪些人是受害者和犯罪分子、詐騙活動發生在哪兒,以及大湄公河次區域淪為整個地區網路詐騙行業和人口販賣重災區的原因。 殺豬盤騙局 「殺豬盤」一詞是指在屠宰前肥育豬隻的做法。此用語在網路詐騙的情境下,則是指犯罪分子在榨乾受害者前不斷向受害者索取金錢和逐量增加金額的行徑。為了取得受害者資金,犯罪分子會先與受害者建立虛假的長期關係,再哄騙受害者匯款或參與加密貨幣、線上博奕和遊戲等詐欺投資騙局。事實上,這些詐騙活動數量激增,以致美國監督與打擊人口販運事務辦公室將柬埔寨評等降至三級(即最低評等):「在大多數的可信共犯報告中,當局並未調查或追究涉案官員的刑事責任,其中某些官員與無良企業主合謀,利用娛樂場所、磚窯和網路詐騙活動,將人口販賣的魔爪伸向了全國數千名男性、女性和兒童。」 1 作案手法 犯罪分子通常會在網上建構虛假的人物形象,盜用網路照片,營造成功人士假像。然後,在社群媒體或社交 / 約會應用程式上主動聯絡受害者。一旦受害者上鉤,犯罪分子就會建立並維護信任關係。經過一段時間,犯罪分子會介紹投資騙局,哄騙受害者投資加密貨幣、線上博奕或遊戲平臺。為了進一步獲取受害者信任,犯罪分子可能會讓受害者提領自己的資金,使之確信平臺合法。犯罪分子成功誘導受害者投入資金後,就會誘騙其投入更多資金。在某些案件中,他們還會勸說受害者貸款、提取退休積蓄,甚至抵押房屋。一旦受害者不能再投入更多資金,犯罪分子就會把他們資金提領一空。如果受害者發現金錢損失,犯罪分子就會哄騙他們投入更多資金以解決問題,試圖盡可能榨取更多金錢。最終,犯罪分子會放棄受害者,此時受害者往往已經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困擾。美國特勤局司法金融分析師 Andrew Frey 告訴 ProPublica 和《富比士》,受害者來自各行各業,殺豬盤騙局已經成為他所描述的「超級騙局」。2 圖 1:犯罪分子騙局 加密投資騙局 通常,殺豬盤騙局會採取加密貨幣投資騙局的形式。犯罪分子引導受害者在加密貨幣交易所購買加密資產,然後說服受害者將資金存入虛假的線上投資平臺。事實上,這些資金被存入了犯罪分子的地址。犯罪分子還可控制平臺;他們操縱平臺,使受害者確信投資取得成功。在某些情況下,犯罪分子可能會讓受害者將小筆金額存回原始帳戶,以此騙取受害者的信任,使其放心大膽地加大投資力度。犯罪分子可能採用詐騙策略,「封鎖」受害者帳戶,或以各種理由從帳戶中「扣除」費用,例如必須支付「稅款」「法規遵循、借貸或交易費用」或者為「系統問題」或轉帳「錯誤」支付費用,以此誘導受害者投入更多資金。犯罪分子一旦發現無法再從受害者身上騙取經濟利益,就會放棄受害者。 人口販賣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殺豬盤騙局盛行在這個地區是由人口販賣驅動。因此,實施犯罪的人既是受害者,也是犯罪者。這些組織犯罪集團核心的人口販子,瞄準東南亞地區的無辜求職者,在社群媒體上發布廣告,承諾提供高薪合法工作。然而,移工一到達目的地國家後,他們的旅行證件和手機就會被沒收。受害者會被囚禁在戒備森嚴的園區內、關押在令人毛骨悚然的高樓宿舍中,被迫從事詐騙活動。拒不服從的受害者會遭受各種暴力和虐待。為使受害者服從管理,犯罪分子會對其實施殘忍虐待,包括毆打、電擊、酷刑和剝奪食物。人口販子還會利用語言障礙。他們使用受害者的語言誘騙受害者,而一旦受害者被販運,就會因語言不通而難以向所在當局報告自身遭遇。但是,犯罪分子卻能使用受害者的語言。例如,華語被用於詐騙中國人,菲律賓犯罪分子使用英語詐騙全球各地的英語使用者。除了上述嚴重侵犯人權和尊嚴的行為,人口販賣最殘忍的基本形式,就是將人視為商品。例如,公司之間利用人口販賣專用的 Telegram 頻道「White Shark」買賣受奴役的移工。3 圖 2:人口販賣三大基本要素 受害者人口統計 受害者來自鄰近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的東南亞國家或地區。ProPublica 報導稱,「當局發現受害者來自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印度、孟加拉國和其他鄰近國家或地區,還有一些則來自距離較遠的俄羅斯」。4 經濟特區 受害者被帶到以博弈業和旅遊業聞名的柬埔寨、寮國和緬甸,被扣留在組織犯罪集團於該國家邊境城鎮經濟特區 (SEZ) 所經營的園區內。 寮國 金三角經濟特區是大湄公河次區域最大的經濟特區之一,位於寮國、緬甸和泰國邊境的洛克河和湄公河交匯處。金三角是惡名昭彰的博弈旅遊區,相當吸引中國境內禁賭的中國公民,同時也是毒品和野生動植物販賣等各種犯罪活動的中心。5 該地區由大亨趙偉經營管理,趙偉也是寮國波喬省金木棉賭場的創辦人和所有人。2018 年,趙偉以及其他關鍵人物因為參與販毒、洗錢、賄賂及其他駭人聽聞的犯罪活動(如人口販賣、兒童性剝削和野生動植物販賣),受到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 (OFAC) 的制裁。6 緬甸 在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酒店和賭場會籌劃各種犯罪活動」。 7 猛拉是一個邊境賭場小鎮,當地充斥著各種犯罪活動,因此惡名昭彰。8 緬甸的其他邊境小鎮也是如此,如撣邦的繆思和佤族自治區旺浦9 以及克倫邦的苗瓦迪。10 柬埔寨...

2022 年,華納兄弟公司發行電影《貓王》,演繹了搖滾之王 Elvis Presley 及其長期經紀人 Tom Parker 上校(由好萊塢巨星 Tom Hanks 飾演)之間頗具爭議的複雜關係。 Parker 藉著花言巧語,說服貓王由其全權管理貓王的演藝事業,此後更是借此中飽私囊,無視貓王的最佳利益。1970 年代,貓王萌生了舉辦全球巡演的強烈願望,Parker 卻欺騙他簽署了一份為期五年的拉斯維加斯賭場駐唱合約。 正如電影所描繪,Parker 嗜賭成性,欠下巨額賭債。賭場高層利用這些債務向其施壓,哄騙貓王簽下獨家駐唱合約。Parker 確實為貓王爭取到了報酬豐厚的演藝合約,但過於密集的演出日程安排使貓王身心疲憊。為讓貓王繼續在舞臺演出,Parker 找來一個品行不佳的醫生,為貓王開立處方藥物,最終導致貓王藥物成癮。 貓王並不知道,Parker 與賭場協商達成了一項附加協議——只要貓王繼續留在賭場演出,賭場就會免除 Parker 的賭債,並承諾提供無限額信貸。 最終,貓王發現了 Parker 的真正意圖並試圖解雇他。但是,Parker 掌握著大部分財務控制權,他威脅起訴貓王,讓貓王傾家蕩產。結果,貓王被迫繼續接受密集的演出排程,放棄全球巡演的夢想。 1977 年,貓王心臟病發離世,原因很可能是巴比妥類處方藥物成癮。根據電影情節,1980 年代涉及貓王遺產的一系列訴訟曝光了 Parker 對貓王的詐欺行徑。 Parker 作為貓王經紀人濫用職權的故事,反映出獨特的賭場洗錢風險:賭場的老主顧會孤注一擲投身詐欺活動,為尋求資金滿足其賭癮。 妙佑醫療國際 (Mayo Clinic) 表示:「賭博成癮,又稱病態賭博,是指儘管已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仍無法自控地持續賭博。」此外,妙佑醫療國際還指出:「賭博成癮的人可能會不斷追加賭注而導致損失,最終耗盡積蓄、欠下債務。這類人可能會掩飾賭博行徑,甚至開始盜竊或詐欺取財尋求賭資。」1 如果賭博成癮者因渴求資金而投身詐欺,隨著非法資金流入賭場,洗錢風險也會隨之而來。根據《美國法典》第 18 篇第 1957 條,使用非法資金本身就有可能構成洗錢犯罪行為。 雖然 Parker...
High-risk Products and Frontier Markets: What Are the Risks?

根據麥肯錫 2018 年的一份報告,2003 年至 2018 年期間,新興經濟體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長的近三分之二,占新增消費的半數以上。1 中國的支付寶等公司以及新加坡的「超級應用程式」Grab 大獲成功,展現了新興市場的持續發展動力。前者在全球擁有 13 億用戶,且在疫情期間提供了一系列創新服務2 ,後者則以 396 億美元價格被 Altimeter Growth Corp. 併購3。 這些市場蘊藏良機,當中涵蓋了全球 85% 的人口和近 90% 的 30 歲以下人口,這也是金融服務行業在這段期間能在全球新興市場大有斬獲的決定性特徵之一。4 被稱為「邊緣市場」的地區常常有大量銀行服務覆蓋不足或無銀行帳戶的人口,監督條件也不夠完善。進入此類市場後,銀行和支付服務供應商 (PSP) 將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至關重要的是,邊緣市場的金融服務和監管專業知識積累成熟度往往落後於外來投資的速度。 邊緣市場如何取得成功?培養當地金融服務專家,投資教育課程,培育人才,與監管機構和當地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合作,制定適當控制措施。這些都是有效的初步措施,且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邊緣市場面臨的金融安全威脅通常來自金融犯罪分子,並波及到非本地的金融機構和支付服務供應商。 在邊緣市場引入高風險產品時,金融服務供應商應考慮以下五個風險領域: 包容被金融系統排除在外的人群 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 (FATF) 等機構已展開大量工作,針對無銀行帳戶人口比例明顯高於成熟市場的市場,提供相關支援。例如,在中東和非洲,50% 的人口「被金融系統排除在外」5 ,哈瓦拉等非正式系統(即「無需移動貨幣即可轉移資金」的系統)更為普遍。在其中一些地區,銀行和支付服務供應商在消除障礙和解除對金融服務供應商不信任的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同時也鞏固了替代系統,防止其被用於不當目的。6 然而,缺乏標準化和監管意味著支付流通更容易,而且跨境交易也會帶來特定挑戰。在鼓勵使用金融服務供應商的同時,實施有效的金融犯罪控制措施至關重要。部署尖端機器學習並外加精心制定的規則,有助用戶即時發現活動模式,並檢測合法客戶行為的異常情況。以此區分無銀行帳戶的真實客戶與犯罪分子,可以避免不必要地阻擋無辜合法活動或妨礙市場蓬勃發展。 盲目傳輸資料的風險 缺乏準確的資料是支援邊緣市場經常碰到的挑戰。與金融機構潛在客戶交談時,需要瞭解他們是誰、經營者是誰、機構所有人是誰以及機構總部設在哪裡等等,這些資訊在成熟市場中很容易全面取得。根據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的倡議結果,邊緣市場現在也需要提供其司法管轄區內實體所有權的公開資料。但實際上,目前邊緣市場仍無法按照成熟市場相同的規格收集和提供資料。 缺乏可靠資料可能會讓防範金融犯罪團隊無所適從,無法判斷客戶是誰或者他們的資金來自哪裡、去向何方,最終無法確定活動是否合法或者存在犯罪風險。 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是改善資料來源和提高資料品質。在大部分人口無銀行帳戶或使用非正規轉帳系統的地區,這個解決方案可能難以推行。對於此類情況,當局應鼓勵廣泛採用以資料為中心的流程,處罰未能收集充分優質資料的金融機構,並在機構內部安排專人負責資料工作。 安全系統中的薄弱環節 俗話說,一個人力量強弱取決於其最薄弱的環節。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金融服務領域,從業人員應當預見邊緣市場將會出現更多薄弱環節。2016 年,駭客之所以能從孟加拉國中央銀行竊取...

近年來,防制洗錢/ 打擊資助恐怖活動(AML/CTF) 成為國際要求,其標準、範圍和監管架構日趨嚴格。國際防制洗錢機構以及各國家或地區紛紛發布或修訂相關指導文件和法律法規,鼓勵公私合作,共同打擊金融犯罪,探索更高效有力的機制。在此背景下,中國改變態度,認為打擊金融犯罪是政府的職責所在。本文將介紹2022 年中國在打擊洗錢和資助恐怖活動方面採取的舉措。 政府強調防制洗錢/ 打擊資助恐怖活動為國家戰略 2017 年4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四次會議經過審議後,將「完善防制洗錢/ 打擊資助恐怖活動、反逃稅監管體制機制」列為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12017 年8 月,為推動落實上述任務,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防制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體制機制的意見》2明確指出,防制洗錢、反資助恐怖活動、反逃稅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維護經濟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保障。2022 年1 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等11 個部門聯合印發三年行動計劃。3 本次聯合行動的核心任務旨在對於《刑法》第191 條規定的洗錢行為,加強懲戒力度,解決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 在2007 年對中國進行的第三輪評估中發現的問題。該輪評估認為,中國對於自己洗錢行為4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做法削弱了防制洗錢/ 打擊資助恐怖活動工作的成效。 第二輪加強追蹤報告與技術法規遵循評等 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指出,「自2019 年對中國防制洗錢和反資助恐怖活動評估報告發布以來,中國已採取多項措施,增強其法律框架。2019 年接受相互評鑑後,中國已經在加強追蹤等級。」5 正如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所述,第二輪加強追蹤報告(FUR) 的分析6反映了「中國對於解決相互評鑑報告(MER) 中指出涉及建議3、8、16、18、29、35 和38 的技術 法規遵循缺陷方面,已取得的進展。」7在取得足夠進展後,會考慮進行重新評鑑。預計在第三年底其接受相互評鑑報告後,中國將能妥善解決大部分技術法規遵循缺陷。 重新定義洗錢,修訂防制洗錢法 為了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彌補現有法律的不足,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該修正案於2021 年1 月3 日起生效。具體而言,其中明確定義了「自洗錢」罪,並將其歸入洗錢罪。這次修訂後,《刑法》第191 條和第312 條規定了洗錢前置犯罪的各種形式,自洗錢有可能獨立成罪。在實際執法機關中,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也明確要求,加大懲治洗錢犯罪的力度,切實轉變過去「重上游犯罪,輕洗錢犯罪」的做法9;處理上游犯罪時同時審查是否涉及金融犯罪。 在預防洗錢方面,中國正在修訂《防制洗錢法》。修訂後的《防制洗錢法》擴大了對「防制洗錢」的定義範圍。原《防制洗錢法》主要針對七類前置犯罪(毒品犯罪、有組織犯罪、恐怖主義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妨害財務管理犯罪和金融詐騙犯罪)。新修正案將洗錢的定義擴展到這七種犯罪活動之外。此次修訂還增加了與特定非金融行業相關的條款,作為對第四輪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相互評鑑報告的回應。 加強對金融犯罪的執法力度 在過去五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向偵查監管機構移送電信詐騙、網路賭博、非法集資、地下錢莊、貪污、毒品、黑幫等犯罪活動線索2.4 萬條,協助破獲涉嫌洗錢和相關犯罪的案件3,000 餘起。10 2021 年,中國起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4.3 萬人,同比上升3.3%;起訴洗錢罪1,262...

商業活動的快速發展——例如買賣原物料、製造商品、貿易——以及不斷增長的商品需求,徹底改變了這些商品的跨境製造和銷售方式。因此,具有全球性質、高利潤規模、被偵查機率低的商業活動,為犯罪團體帶來非法交易商品的新機會,使消費者面臨高風險。. 非法貨物貿易 全球化、人口增長、社會經濟彼此之間的相互關聯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不幸的是,有組織犯罪網路也因此有機會透過購買偽造、過期原料或不合法的製造流程,進入合法商品領域(如服裝、皮包、藥品、汽車零件等),並將成品引入合法市場和商場,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 犯罪集團製造和銷售各種非法商品,包括消費電子產品、食品、飲料、農產品、化學品和殺蟲劑、汽車用品、藥品、菸草、家居用品等。這些非法生產商和不合格製造商會對合法企業和政府收入產生負面影響。 構成非法貨物貿易的情況舉例如下: 抄襲品牌商品:看起來像真品的假貨 購買仿冒原料:使用最接近真品原料的仿製材料掩飾非法商品來源 非法製造和物流:改造假貨,將其從原材料階段轉入目標市場 將非法商品銷售到目標市場:採用行銷和銷售策略,如產品促銷、向目標客戶提供折扣 與其他犯罪的聯繫 假貨貿易涉及各種各樣的產品。因此,犯罪網路利用已建立的路線走私毒品、販賣人口以及實施其他犯罪。此外,其他的犯罪所得也會進入非法商品的製造和分銷環節。例如,販毒所得可能用於製造仿冒商品,銷售非法商品的利潤可能用於實施其他非法活動。有組織犯罪分子還經常互換商品(例如,用毒品換盜版或劣質商品,反之亦然),以折抵全部或部分貨款,結果導致跨境資本流動減少,非法商品貿易相關風險降低。 非法貿易因素 非法貿易的罪魁禍首是經營合法註冊公司的商人,這些公司藉由包含未申報商品、虛假申報商品的貨運,或通過跨境走私轉移非法物品。官員腐敗、邊境千瘡百孔,都是促成非法貿易流動的關鍵因素。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打擊非法貿易工作組織的成員Karl Lallerstedt在《非法資金流動:加納的仿冒、盜版和劣質商品非法貿易》一文中指出,促成非法貿易的因素包括:1 貪腐網絡: 貿易部門容易孳生貪腐,通常從貿易部門取得的仿冒商品資料都是不準確、不可靠的。 執法不力:執法立法缺失,難以偵查和在法庭上辯駁非法貿易行為。抽查和零售控制措施大部分都缺乏效力。 邊境管控薄弱:邊境千瘡百孔,邊境貿易發達,海關內部貪腐盛行,加上邊境管控薄弱,這些所有因素都為非法貿易提供了便利。 本地和國際層面的非法貿易: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世界各地的非法貿易活動提供金融服務。 販賣非法商品比其他非法活動(如販賣毒品、武器等)更賺錢,因為此類活動很難被發現,不法分子將其列為低風險。仿冒商品和盜版商品貿易由廣泛而複雜的犯罪企業和網路運作, 由於此類犯罪的罪刑不重,也被認為是一種較輕的犯罪。據《非法資金流動:加納的仿冒、盜版和劣質商品非法貿易》一文,開發中國家或地區一般存在資源嚴重短缺、能力不足的問題,無法有效處理非法商品貿易及其資金流動。2非法商品貿易背後的主要推動因素有二:一是商業投資組合風險低,這進而降低了被察覺的可能性;二是某些商品的高需求會帶來巨額利潤。 非法行動 非法商品販子會採取各種行動,包括: 仿冒:指未經商標所有者同意,在仿冒商品上使用商標。 盜版: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複製電影、書籍或其他有著作權作品的行為。 偽造指推翻見解或理論,或主張資訊錯誤的行為。 產品摻假:指添加不當物質製造劣質產品的過程。 逃稅:指故意逃避納稅義務或利用自由貿易區(FTZ) 進行非法商品貿易的行為。 走私:指真品的非法轉移。 交易非法商品的後果 幾乎在所有社會中,販運非法商品都是一種犯罪行為,可能造成嚴重不良的社會、道德和健康後果。以下是交易非法商品的後果: 威脅公共健康和安全:採用盜版或劣質原料和化學品來仿冒偽劣藥品,對公共健康和安全構成嚴重風險。如果沒有監管,消費者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甚至可能受傷或死亡。 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非法商品貿易會破壞經濟的發展,走私、虛報進口稅和消費稅、詐欺海關等行為則會減少政府的收入。這些行為也會對合法公司形成不公平競爭,因為市場上湧現的大量低成本盜版、仿冒和劣質產品會對就業和投資造成負面影響。 勞工剝削:非法商品貿易影響就業權、正當薪資和工作條件,因而產生剝削勞動力的問題。仿冒商品和盜版商品的生產工作可能不受監管,工資低,無福利,形成了不安全的勞動環境。包括兒童在內的偷渡移民,受脅迫從事非法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成為勞力販賣的受害者。 對環境的影響:人們往往低估了仿冒偽劣商品的環境成本。仿冒商品的生產缺乏監管,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使用化學品和有毒染料、非法處置廢舊製成品以及不管控空氣污染,這些問題都會危害環境。 打擊非法商品貿易在執法上的挑戰 非法貿易會破壞權利人的合法競爭優勢,不利於創新、就業和長期經濟成長,同時還會削弱法治,降低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政府對非法貿易風險和執法漏洞的反應不一,容易被有組織的犯罪網利用。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立即行動起來,採取以下方式應對這些挑戰: 提高處罰和制裁力度,增進打擊非法貿易工作的成效:無論在國內或國際層面,實施有關法律框架,打擊非法貿易,都是至關重要的。支配著全球各地有關工作的是國際公約、法律和協議(例如,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議》)。國家法律框架包括主要法規和輔助法規。必須強化並落實國家政策和制度,加大對不法分子的處罰和制裁力度,懲戒和遏制犯罪。 完善篩查機制,查緝逐漸增加的小量非法產品:政府必須評估資訊的準確性,例如到貨產品的預先申報商業資訊,以及可能缺少細節的申報資訊和描述等。中間商和供應商(如郵政人員和快遞員)往往是小批量非法貨物的來源,必須由主管機構進行篩查。 取締自由貿易區內非法貿易相關犯罪活動:要控制好經由自由貿易區實施的非法貿易活動,政府必須在企業登記工作中嚴格實施標準。各經濟體相互協調,統一實施相關政策,可有效打擊自由貿易區內的非法貿易活動。 貿易洗錢的作用 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 稱,貿易洗錢(TBML)...

隨著人們開始正視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永續發展問題儼然已經成為全球的核心議程,其重要性在許多情況下甚至超越了盈利議題。公私部門已開始瞭解與環境犯罪相關的資金流動情況,並取得了一些成就,洗錢等金融犯罪以及實際環境犯罪的判刑時有所聞。 目前備受關注的是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 (IWT),據估計年交易額高達 70 億至 230 億美元。1 2021 年 12 月,僅兩週南非就發現了 24 具犀牛屍體2 ,令人震驚。這殘酷地提醒我們,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依然任重道遠。針對這一悲劇,私營機構、非政府組織 (NGO)、執法機關 (LE) 和主管機關紛紛採取措施,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逮捕 12 人、查獲 78 只犀牛角,以實際行動顯示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決心。 然而,有關機構如何才能建立相關制度,有效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呢?以下將介紹一個簡單的五步驟模型,幫助組織機構邁出起跑線展開行動。 開始探討 2020 年 1 月,Investec 為皇家基金會舉辦了野生動物保護聯盟的非洲南部分會成立活動。與會者包括來自其他金融機構的利益相關者、執法機關、參與動植物保護的其他機構以及整個非洲南部非政府組織的動植物保護者。會場中群情激昂,分會成立引發了熱烈回響。 同時,Investec 還針對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問題,安排內部人員與專家進行討論,起初還擔心會議室能不能坐滿。結果,座無虛席,多個團隊積極參與討論,活動結束後,他們紛紛表示深受啟發,積極想在拯救南非野生動植物上發揮所長。這些討論促使與會者邁向一段共同的旅程。如今,兩年已經過去,他們建立了一個專門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小組,在日常工作之外,還熱心參與保護國家遺產的各項活動。 重要提示: 永遠不要擔心人們不感興趣——結果可能出乎意料,很多人都願意貢獻一己之力,只是不知如何行動而已。 不要把目光侷限在金融犯罪等常見嫌疑人或交易監控團隊身上。涉足不深者往往可以窺木見林,帶來全新的視角。 展開旅程前要取得高階管理層的支持。 審查產品和服務 從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角度審查產品和服務,儘量「從雞蛋裡挑骨頭」。受野生動植物販賣活動性質的影響,許多非法活動都是與合法商業活動混雜在一起的。例如,表面看起來似乎是與普通客戶進行的合法交易,但實際上可能是一次混雜交易,您的產品被利用,充當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價值鏈中的一環。 這些交易也不一定都與金融行業有關。這些犯罪分子已經開始利用航運業實體進行跨國轉移,例如貨運和快遞公司、通關代理人和航運公司。培訓員工,提升他們發現可疑活動的能力。例如,如果發現有客戶將巧克力(以妨礙機場行李掃描的錫箔紙包裹)運送到一個以販賣非法野生動植物而惡名昭著的國家或地區,則應提高警覺,尤其如果這種巧克力是該國家或地區超市的常見之物,則更要留意。 人們一般認為金融和運輸業需要挺身而出。但其實很多其他行業也會被捲入其中,間接助長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組織的犯罪火苗,如賭場、律師和專業顧問。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犯罪分子可能會利用電信公司,進行相互通訊,或利用行動支付功能轉移資金。 因此,所有公司都應思考:「在偷獵、中途販售、運輸、轉運和付款的一連串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供應鏈中,犯罪分子可能會以何種方式利用我的產品或服務?」如有可能,務必採取措施,避免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或至少及時發現端倪。 重要提示: 至於如何審查產品和服務,有大量公開的研究成果可供參考。 — 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 (FATF) 於...
A Three-pronged Approach to Fighting Crypto Fraud

加密貨幣已從一個小眾概念演變成為主流概念。(如果一個話題在英文版抖音 TikTok 上開始流行,說明這已經成為熱門話題了!)如今,全球已有超過 19,000 種加密貨幣1—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比特幣、以太坊、狗狗幣是最知名的三種加密貨幣,但在這個價值據稱超過 3 兆美元的市場裡,它們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2。 犯罪分子也是加密貨幣的擁戴者,利用加密貨幣進行非法勾當。要應對這一情況,主管機關、執法機關 (LE) 和金融機構 (FI) 必須齊心協力,打擊相關犯罪。 不義之財 2021 年,加密貨幣犯罪規模達 14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比前一年幾乎翻了一倍,2022 年預計將繼續攀升3 。2 月,美國司法部宣布逮捕有史以來最大加密貨幣盜竊案之一——45 億美元比特幣洗錢陰謀的案犯 4。 非法利用加密貨幣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資金跨境流動性: 加密貨幣具有點對點的特徵,使持有者可非常輕鬆地於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轉移大筆資金,而政府卻無力阻止和攔截,因為任何網路參與者都不可能在其他兩個錢包之間建立閘門去核准或拒絕轉帳。但事實證明,在中國等國家,使用加密貨幣轉移資金很難,因為這些國家的政策要求把資金留在國內,但這些政策是由貨幣交易所、銀行等傳統的金融機構來執行。 勒索軟體: 根據美國財政部統計,2021 年上半年,美國的勒索軟體受害者向駭客支付了 5.9 億美元的贖金,超過 2020 年全年數額5。受害者主要採用比特幣支付。美國財政部還發現,全球超過 52 億美元的比特幣付款很可能與勒索軟體有關 6。 洗錢: 加密貨幣因其易用性和匿名性而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洗錢工具。清洗非法所得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處置、多層化和整合 / 提取。 第一步是處置,將非法資金納入合法金融系統。接著,利用不同的帳戶攪亂這筆資金,增加有關當局追蹤資金來源的難度,這就是第二步「多層化」。在此階段,加密貨幣有機會大顯身手。洗錢者無需祈禱離岸銀行檢查不要太認真,而是可以利用加密貨幣「分層」非法資金7。實際上,這會形成一個黑盒子,掩蓋資金的入口和最終目的地,這就是第三步「整合 / 提取」。 立法工作仍在迎頭趕上 如今,加密貨幣基本上仍不受監管,目前的監管制度也是東拼西湊。美國貨幣監理署、美國國稅局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都發布了加密貨幣監管聲明,但其聲明均未超出各自管轄範圍。2022 年...
Increased focus on Human Trafficking Calls for Mor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如今,人們對私營機構在打擊人口販賣所發揮的作用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流離失所者和弱勢勞動力的敏感話題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新冠疫情越發提高人口販賣問題的重要性。1 這些因素加上公眾對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 (ESG) 問題(如對基於社會責任的投資)的興趣日益濃厚,突顯出人們越來越清楚打擊人口販賣的工作。2 投資者想瞭解,企業是否藉由盡職調查確保供應鏈和勞動力斷絕人口販賣活動。3 此外,美國的執法重點和民事訴訟趨勢已顯示在影響私營公司的領域中,人口販賣問題更受重視了。4 本文旨在初步探討人口販賣法律與政策及其在私營機構的重疊情況,同時強調:公私合作打擊人口販賣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取締對人的剝削行為,確保最佳商業作法以保護企業,這些目標既可以惠及所有人,也並不互斥。 人口販賣的定義與美國人口販賣法 人口販賣指對人進行剝削,強制其進行勞動、服務或賣淫的行為。 全世界約有 2,500 萬人是人口販賣活動的受害者,非法所得估計達 1,500 億美元6 美國司法部展開的打擊人口販賣執法和起訴工作主要出於美國國會於 2000 年頒布的《人口販賣被害人保護法》(TVPA) 之授權。7 在 TVPA 中,從事人口販賣或協助人口販賣均構成刑事犯罪。2000 年以來,《保護人口販運被害人重新授權法》(TVPRA) 對包括強迫勞動和性販賣法規在內的 TVPA 進行了多次修訂和增補。8 除販運者外,任何人因涉及人口販賣或強迫勞動的「商業活動」獲得經濟利益或收取任何有價物,若其明知為犯罪活動或輕率漠視犯罪活動,就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9 2003 年,美國國會增加了一項民事訴訟理由,允許人口販賣受害者在聯邦法院起訴販賣者,要求後者賠償金錢損失10 2008 年,TVPRA 再授權擴大了潛在人口販賣民事責任人的範圍。11 目前,要向聯邦法院發起民事訴訟,原告提起告訴的對象必須是參與涉及人口販賣的不道德商業活動而獲取經濟補償或任何有價物的犯罪實施者或知情受益人。12 民事訴訟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多位原告已根據 TVPRA 提起了 450 多樁民事訴訟。 13...
Ponzi Scheme: A Never-ending Global Battle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受經濟狀況不確定性的影響,各種騙局層出不窮。多年以來,經濟困難人士一直都是大大小小騙局的受害者。當今的全球經濟中氾濫著多樣化的詐欺和金融犯罪。其中一種就是龐氏騙局。龐氏騙局源自 Charles Ponzi,他在 1920 年使用了一種稱為「信任詐騙」(confidence trick) 的騙術。他向投資者保證,購買某外國郵政息票後,其投資會在 90 天內翻倍。開始時,投資似乎很成功,因為最初的一批「投資者」的確在期限內拿到了 Ponzi 所承諾的報酬。後來,「投資者」大量跟進,紛紛將資金投入 Ponzi 的「賺錢計劃」,他的負債隨之呈指數級增長。讓每個人的資金翻倍使他的債務大幅增長,因為他欠的錢越來越多。雖然對 Ponzi 來說,只要投資者不立即要求撤資,這並不重要。然而,當他破產的消息傳出時,所有「投資者」都驚慌失措,紛紛要求撤資。結果,他根本無力一次償還所有債務。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永遠不要隨波逐流,盲目投資。時至今日,這個 100 年前的騙局仍繼續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為什麼不斷有人成為龐氏騙局的受害者? 數十年以來,龐氏騙局飽受詬病,卻屢禁不止。問題仍然存在:為什麼不斷有人成為這類騙術的受害者?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想輕鬆賺錢。人們總想找捷徑,但貪婪並非是人們淪為受害者的唯一原因。龐氏騙局以投資為偽裝,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很好的投資機會。這類騙局利用金融系統,從不知情的投資者那裡詐騙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開始時,騙子會向「投資者」承諾高報酬率,讓他們看到這項投資有利可圖,並以此吸引新的「投資者」。然後,騙子會利用新「投資者」的錢付款給早期「投資者」,如此循環往復。龐氏騙局需要有新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因為它無法透過銷售產品或服務來賺錢。無論是騙子公司還是投資都不會帶來真正的利潤——資金只是經過了重新分配,騙子卻聲稱投資可獲得可觀的回報。只要不斷有新的投資者加入,就會看似一切順利。因此,該騙局最終會因無增量投資者而崩塌。 世界歷史上備受矚目的龐氏騙局 過去十年,為欺騙投資者,龐氏騙局犯罪分子設計了更加複雜的騙局。納斯達克前董事長Bernie Madoff 經營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龐氏騙局,價值約 648 億美元。據說在 Bernie Madoff 之後,最惡名昭著的是 Allen Stanford,他因操縱一場規模達 80 億美元的龐氏騙局而被定罪。他們共同剝削了成千上萬個投資他們的個人和企業。儘管 Madoff 和 Stanford 謀劃了美國和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兩場龐氏騙局,但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利用無辜投資者的人。最近曝光並引起世界關注的此類龐氏騙局只是冰山一角。龐氏騙局,無論是從一開始就設計為騙局,還是經過多年合法運作後變成騙局,無疑嚴重影響了全球眾多無辜投資者的生活。 龐氏騙局的紅旗警訊 龐氏騙局都有幾個共同特點。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紅旗警訊。 個人投資者需要注意的紅旗警訊: 高收益必定伴隨著高風險。應謹慎看待承諾高回報率或「保證」回報的投資機會。 投資價值往往會隨時間而波動。不受市場狀況影響的定期正報酬是值得懷疑的。 騙子通常會向投資者承諾高報酬率,藉此打消他們撤資的念頭。 騙子會向投資者施壓,要求他們快速做決定,並可能建議不要將投資事宜告訴親友。 騙子會採用技術術語,投資者在要求查看必要文件或檔案資料時會遭遇阻礙。 此類騙局的商業模式非常複雜,一般人根本無法搞懂如何為投資者帶來報酬。...
• Sustainability: Converging AML and ESG

在企業界,有關永續性的討論持續發酵,防制洗錢 (AML) 專業人士務必從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 (ESG) 目標的角度,重新評估日常責任;唯有如此,專業人士才能與時並進,追求進一步發展。 「在失敗的社會裡,企業不可能取得成功。」——保羅·波爾曼 儘管已有許多人以多種方式闡述將永續性思維融入業務的重要性,但沒人能像Unilever前執行長Paul Polman表述得那樣言簡意賅。他說:「在失敗的社會裡,企業不可能取得成功1 。」寥寥數語,一針見血,這句話含括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股東責任,是企業必須採取永續發展的理由。而在過去,有人會認為社會責任與股東責任未必能始終和諧一致。此外,Polman還就永續性問題撰寫大量文章,亦曾在多次演講中談及這一話題;他使永續性的概念在行業中有了更廣泛的意義,包括他論及的不平等、種族間緊張關係等概念。最後,當然也是本文最重要的論點之一:Polman認為,缺乏領導是阻礙有效實施永續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鑑於此,他呼籲企業領導——即使缺乏政府引領,也應敢於擔當、積極作為。2 永續發展問題千頭萬緒,尋求解決方案更是如此,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貢獻。本文將探討並闡釋防制洗錢專業人士對此付出的必要性,因為防制洗錢工作本身就具有永續性。 什麼是 ESG? 首先,「永續性」一詞的定義對本次討論至關重要。雖然其定義會略有不同,但根據本文內容,「永續性」指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後代滿足需求的能力3 。」而 ESG 有時雖可與「永續性」互換使用,但其重點在於建立一套架構,確保在三大方面取得切實成效,杜絕危及子孫後代利益之事。 通常,ESG 涉及的各個領域可劃分如下: E(環境): 能源效率、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森林和水生物保護、化學品使用等。 S(社會責任):考慮因素包括員工流動率、勞工權利、員工待遇、給付員工有尊嚴的薪資、國家或地區 / 公司尊重人權的情況、性別多元化、勞工健康與安全、公司對社會的影響等。 G(公司治理):貪污、公司管理、公司董事會成員和領導、訴訟風險、風險管理、歷史衝突以及公司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等。研究顯示,健全的環境與社會標準源於良好的治理結構,因而公司治理至關重要。4 永續性能夠衡量嗎? 從 ESG 角度評估永續性甚至衡量其進度,其實踐做法在不斷發展。然而,迄今為止,這方面的主要指導方針一直都是聯合國 2015 年通過的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SDG)。5 聯合國 2000 年通過,而在 2015 年結束實施的 8 個千禧年發展目標,是 SDG 的基礎。6 這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被推崇為所有人謀取更美好、更永續發展未來的藍圖。這些目標涉及的議題頗為廣泛,包括貧困、不平等、氣候變遷、環境退化、和平、正義等(見圖 1)7...